1、加强政治思想学习。全体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好、宣传好、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、三中、四中、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,按照市委、市政府的部署,继续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、结合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,加强理论学习,切实转变工作作风,履职尽责、担当作为。
2、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任务目标。完成省局下达给我市营造林生产总任务9.02万亩,其中人工造林1.32万亩,封山育林1.3万亩,退化林修复(低产低效林改造)1.4万亩,森林抚育5万亩。“四化”建设任务0.42万亩(其中人工造林0.1万亩,退化林修复(补植)0.01万亩,森林抚育0.31亩),油茶建设任务1.6万亩(其中新造0.9万亩,低改0.2万亩,提升0.5万亩。
3、严抓国土绿化种苗关。做好2021年春季造林整地督查工作,抓好保障性苗圃基地和省级油茶苗木基地建设后续管理,2021年预计培育湿地松苗30万株、良种杉苗80万株、高产油茶苗100万株,确保全市重点工程项目造林良种苗木供应。同时,督促育苗企业和个体,建立和完善林木种子经营档案管理制度,抓好种苗质量监管、检验,确保优质壮苗上山造林,扎扎实实推进国土绿化工作。
4、坚持项目带动。继续实施惠民、富民产业,进一步推进油茶产业、花卉苗木产业、中药材种植、封山育林、长防林等项目造林,力争中央、省级、宜春财政资金2600万元以上,并做好已验收林业项目资金发放工作,继续做好申报林业“财政惠农信贷通”和“油茶贷”,预计发放贷款1亿元左右,其中财政惠农贷3700万元左右,油茶贷7000万左右,申请贴息180万元。有力推进高安生态文明建议。
5、完成林业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。根据上级要求,结合我市实际情况,提出“十四五”时期林业发展的总体思路,确定林业改革发展的总体布局、生态治理重点建设区域和重点建设项目;提出营造林任务、森林面积增加、森林蓄积增长、林业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等目标指标,精准编制好高安林业十四五发展规划。
6、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。一是结合事业单位改革,整合加强林业执法队伍,强化执法力量;二是加快山林纠纷调处力度,做到凡有纠纷及时调处,能结案及时调处结案,不能结案调处的做到人员稳定工作,杜绝矛盾纠纷升级;三是积极开展林地征占用的报批工作,为省、市重点工程项目使用林地提供优质服务;四是继续推进林长制工作。建立完善林长制巡护信息系统,按网络化管理模式,全市共重新整合专职护林员154名,负责各自责任区域,严格落实“一长两员”责任。五是继续开展森林督查及“一张图”更新工作,全面启动国家林草局年度遥感即时监测信息工作。
7、突出“两防”工作。一是继续严格落实森林防灭火各项规章制度,加强监测预报工作,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月活动,提高半专业森林消防队战斗力,加大森林火灾预防、扑救、查处力度,确保全年不发生影响较大的森林火灾;二是抓好有害生物防治除治工作,特别是松材线虫病除治工作,确保当年新发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,同时消灭一个疫点乡镇,完成宜春市政府下达我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责任目标。
8、巩固脱贫攻坚成效。贫困户脱贫后,为巩固脱贫、防止返贫,确保脱贫户持续增收致富:一是持续跟进我局与华林39户贫困户的结对帮扶工作,确保脱贫不脱政策真正落实到位;二是加快推进生态扶贫工作,落实2021年油茶奖补资金约40万元,其中历年油茶贫困户约35万元,预计贫困户新造油茶需要资金约5万元。落实好天然林管护贫困户资金171.1亩,11户贫困户的补助资金3079.8元,生态公益林补偿面积1296亩,64户贫困户的补偿资金23785元,大力发展林下经济、大力发展森林旅游,确保全市贫困户应享尽享高安林业带来的生态红利;三是稳定开发好15户贫困户专职护林员、31户贫困户 “三员”公益性岗位和299户贫困户村庄环境长效管护队伍的生态扶贫公益岗位队伍,保证工资及时拨付到位。
9、强化自然保护地和湿地管理。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,对现有6个自然保护湿资源实行普遍保护,坚决制止随意侵占和破坏湿地的行为。严格控制开发占用自然湿地。
10、助力乡村振兴工作。发挥林业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作用,践行好“两山”理论,做好山水文章,积极为创建“绿三角”乡村振兴示范区努力工作, 2021年争取10个森林乡村等项目建设。击活闲置森林资源,鼓励林农进行林木、林地资源流转和森林资源抵押贷款,使“沉睡”的森林资源变成现金资金,更好的服务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建设。